新聞活動2020-03-18T17:07:55+08:00

焦點新聞

1409, 2022

科技學院教授榮獲2022年度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港澳)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022年度“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港澳)”結果公佈,澳門大學健康科學學院副教授代雲路和科技學院助理教授郝天偉入選。“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自2019年首次開放給港澳8間大學的年輕學者申請,澳大連續4年共11名學者入選,展示了澳大在科研創新和青年人才培養取得的成果。

[…]

909, 2022

澳大與中國及葡語國家高校機構建海洋研究聯盟並舉辦第一屆中國與葡語國家海洋科教研討會

由澳門大學倡議成立的中國與葡語國家海洋研究聯盟今(9)日於線上舉行成立儀式暨首屆理事會會議,逾70名來自中國與葡語國家的精英高校及機構成員參與見證。聯盟將匯聚各成員於海洋科學領域的科研實力及資源優勢,促進中國與葡語國家在相關領域的研究交流與合作。

目前有19所來自中國、葡萄牙、巴西、安 […]

活動預告

811, 2022

23-27
11, 2022
首屆港澳海洋論壇 – 海洋環境安全及可持續發展

海洋是構建海洋命運共同體、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和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國家發展戰略目標的主題之一。

會議主題:海洋環境安全及可持續發展

會議專題:
(1)海洋水動力與氣候變化
(2)海洋碳循環與生物地球化學過程
(3)海洋交叉學科與海洋技術

會議時間:2022年11月23-27日

會議地點:澳門大學

Hong Kong and Macau Ocean
港澳海洋

粵港澳大灣區具有漫長海岸線,海域面積約占陸地總面積30%,具有天然海洋屬性,即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肩負著打造現代海洋產業基地和探索構建「海洋命運共同體」的使命,也是大灣區可持續發展的保障。

Marine Environmental Safet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海洋環境安全及可持續發展

香港和澳門具有獨特的地域與政策優勢及雄厚的科技力量,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協同創新建設的重要力量。為了更好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及國家海洋科技創新平臺建設,服務海洋強國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國家戰略,促進內地與港澳海洋領域的合作與交流,推動粵港澳大灣區海洋資源分享共建。港澳海洋研究中心聯合澳門大學將于澳門大學舉辦「首屆港澳海洋論壇」。

論壇以「海洋環境安全及可持續發展」為主題,邀請國內外海洋領域專家學者,針對與主題相關的科學和技術專題,搭建學術交流平臺,聚焦海洋環境的科學前沿,探討海洋海洋環境安全的科學,創新理論和技術,深化內地與港澳海洋資源共建,為大灣區及中國海洋環境安全及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

會議報名連接:(由於疫情會議限制規模,請儘快登記)
https://ust.az1.qualtrics.com/jfe/form/SV_2boE6Oswy3l53sq

或掃二維碼登記

2810, 2022

澳大學生參與中山大學‐澳門大學大科學平台”中山大學”號科考船研學活動

二十名澳門大學科技學院土木及環境工程系學生最近參與在珠海舉辦的中山大學澳門大學大科學平台中山大學號科考船研學活動

是次研學活動由中山大學海洋科學考察中心主辦,活動包括學術報告、實驗室參觀以及科考船考察。來自中山大學不同學院的教授們首先向同學們介紹有關大氣科學、地球科學以及海洋科學等學科的前沿知識以及在其在大灣區的應用。同學們隨後更親自登上”中山大學號”科考船, 近距離認識這大科學平台以及各類高端儀器進行有關大氣、海洋和生物三大領域科研實驗。中山大學號科考船是全國主要的綜合性海上移動科研平台,可以進行跨學科深淺海洋研究, 船上各類先進儀器讓科學家可以進行樣本採集分析及數據處理, 有利於建立全深度剖面水質參數圖以及海床採樣 , 這些科研數據為認識保護和開發南海提供科技支撑。

同學們對是次海洋科普活動印象非常深刻,對大灣區以至國家的科研發展有更深入的了解。


《CTD溫鹽深儀》操作介紹


”中山大學”號科考船

1409, 2022

科技學院教授榮獲2022年度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港澳)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022年度“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港澳)”結果公佈,澳門大學健康科學學院副教授代雲路和科技學院助理教授郝天偉入選。“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自2019年首次開放給港澳8間大學的年輕學者申請,澳大連續4年共11名學者入選,展示了澳大在科研創新和青年人才培養取得的成果。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是一項國家級人才項目,支持在基礎研究方面已取得較好成績的青年學者自主選擇研究方向開展創新研究,促進青年科學技術人才的快速成長,培養一批有望進入世界科技前沿的優秀學術骨幹。自2019至2021年入選的澳大學者有中華醫藥研究院教授陳美婉、科技學院副教授胡光輝、科技學院副教授莫昇萍、應用物理及材料工程研究院教授曲松楠、應用物理及材料工程研究院助理教授蔡永青、中華醫藥研究院教授王春明、科技學院教授周萬歡、微電子研究院副教授路延和應用物理及材料工程研究院副教授孫國星。

是次入選學者科技學院助理教授郝天偉專注於廢水中污染物的定向生物轉化與資源化研究,以通訊/第一作者發表SCI論文53篇,已獲美國、日本和中國授權專利8項,部分研究成果應用於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援助古巴城市污水處理示範工程及垃圾滲濾液處理。郝天偉先後獲得香港工程師學會青年學者創新特等獎、Green Tech國際金獎、國際水協項目創新獎等。其入選項目“污水處理與資源化”提出微生物高價值代謝產物回收與污染物高效去除並進的解決思路,通過開發微生物基因代謝模型和自凝集顆粒污泥成功的將水中污染物轉化為稀缺資源硫酸多糖,可廣泛的應用在工業、食品及醫療領域。及後研發的免藥劑無害化處置技術讓污水處理副產物——污泥擺脫二次污染問題,實現污染防治瓶頸突破,推動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郝天偉,優秀青年科學基金入選學者

909, 2022

澳大與中國及葡語國家高校機構建海洋研究聯盟並舉辦第一屆中國與葡語國家海洋科教研討會

由澳門大學倡議成立的中國與葡語國家海洋研究聯盟今(9)日於線上舉行成立儀式暨首屆理事會會議,逾70名來自中國與葡語國家的精英高校及機構成員參與見證。聯盟將匯聚各成員於海洋科學領域的科研實力及資源優勢,促進中國與葡語國家在相關領域的研究交流與合作。

目前有19所來自中國、葡萄牙、巴西、安哥拉和莫桑比克在海洋研究領域最具影響力的高校及科研機構加入聯盟,將通過聯盟拓深各方在科技創新、人才培養等方面的合作。

儀式上,澳大校長宋永華、國家科學技術部港澳台辦公室副主任徐捷、國家自然資源部國際合作司國際合作三處處長王安濤、葡萄牙語大學聯會主席João Nuno Calvão da Silva、澳門經濟及科技發展局科技廳廳長謝永強及葡萄牙里斯本大學高等技術學院LARSyS主席José Santos-Victor先後致辭。澳門中聯辦經濟部副部長黃聖彪及澳門科學技術發展基金行政委員會委員葉桂林亦參與見證。

宋永華表示,澳大推動創建中國與葡語國家海洋研究聯盟,充分發揮澳門特區作為中國與葡語國家之間的橋樑作用,積極參與構建 “海洋命運共同體”。未來聯盟將致力提升中國與葡語國家高校及機構在海洋研究領域的合作水平,並在資源共享、科研合作、人才培養、協同創新、社會服務等多方面展開深入合作。

儀式後,澳大副校長馬許願為第一屆中國與葡語國家海洋科教研討會拉開序幕。研討會於線上舉行,多位遠負盛名的中國及葡語國家專家包括中國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珠海)主任陳大可、葡萄牙里斯本大學高等技術學院LARSyS 主席José Santos-Victor、廈門大學海洋與地球學院講座教授戴民漢、巴西聖保羅大學理工學院教授Ettore Apolónio de Barros及澳大利亞聯邦科工組織(CSIRO)海洋與大氣研究所首席科學家蔡文炬擔任主講嘉賓,各方就海洋科學研究相關議題展開討論。會議吸引近20所中國及葡語國家的大學及研究所近一百人參與。


中國與葡語國家海洋研究聯盟舉行成立儀式


(中)宋永華和馬許願


大合照

Load More Posts

過去活動

811, 2022

23-27
11, 2022
首屆港澳海洋論壇 – 海洋環境安全及可持續發展

海洋是構建海洋命運共同體、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和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國家發展戰略目標的主題之一。

會議主題:海洋環境安全及可持續發展

會議專題:
(1)海洋水動力與氣候變化
(2)海洋碳循環與生物地球化學過程
(3)海洋交叉學科與海洋技術

會議時間:2022年11月23-27日

會議地點:澳門大學

Hong Kong and Macau Ocean
港澳海洋

粵港澳大灣區具有漫長海岸線,海域面積約占陸地總面積30%,具有天然海洋屬性,即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肩負著打造現代海洋產業基地和探索構建「海洋命運共同體」的使命,也是大灣區可持續發展的保障。

Marine Environmental Safet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海洋環境安全及可持續發展

香港和澳門具有獨特的地域與政策優勢及雄厚的科技力量,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協同創新建設的重要力量。為了更好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及國家海洋科技創新平臺建設,服務海洋強國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國家戰略,促進內地與港澳海洋領域的合作與交流,推動粵港澳大灣區海洋資源分享共建。港澳海洋研究中心聯合澳門大學將于澳門大學舉辦「首屆港澳海洋論壇」。

論壇以「海洋環境安全及可持續發展」為主題,邀請國內外海洋領域專家學者,針對與主題相關的科學和技術專題,搭建學術交流平臺,聚焦海洋環境的科學前沿,探討海洋海洋環境安全的科學,創新理論和技術,深化內地與港澳海洋資源共建,為大灣區及中國海洋環境安全及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

會議報名連接:(由於疫情會議限制規模,請儘快登記)
https://ust.az1.qualtrics.com/jfe/form/SV_2boE6Oswy3l53sq

或掃二維碼登記

2810, 2022

澳大學生參與中山大學‐澳門大學大科學平台”中山大學”號科考船研學活動

二十名澳門大學科技學院土木及環境工程系學生最近參與在珠海舉辦的中山大學澳門大學大科學平台中山大學號科考船研學活動

是次研學活動由中山大學海洋科學考察中心主辦,活動包括學術報告、實驗室參觀以及科考船考察。來自中山大學不同學院的教授們首先向同學們介紹有關大氣科學、地球科學以及海洋科學等學科的前沿知識以及在其在大灣區的應用。同學們隨後更親自登上”中山大學號”科考船, 近距離認識這大科學平台以及各類高端儀器進行有關大氣、海洋和生物三大領域科研實驗。中山大學號科考船是全國主要的綜合性海上移動科研平台,可以進行跨學科深淺海洋研究, 船上各類先進儀器讓科學家可以進行樣本採集分析及數據處理, 有利於建立全深度剖面水質參數圖以及海床採樣 , 這些科研數據為認識保護和開發南海提供科技支撑。

同學們對是次海洋科普活動印象非常深刻,對大灣區以至國家的科研發展有更深入的了解。


《CTD溫鹽深儀》操作介紹


”中山大學”號科考船

1409, 2022

科技學院教授榮獲2022年度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港澳)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022年度“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港澳)”結果公佈,澳門大學健康科學學院副教授代雲路和科技學院助理教授郝天偉入選。“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自2019年首次開放給港澳8間大學的年輕學者申請,澳大連續4年共11名學者入選,展示了澳大在科研創新和青年人才培養取得的成果。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是一項國家級人才項目,支持在基礎研究方面已取得較好成績的青年學者自主選擇研究方向開展創新研究,促進青年科學技術人才的快速成長,培養一批有望進入世界科技前沿的優秀學術骨幹。自2019至2021年入選的澳大學者有中華醫藥研究院教授陳美婉、科技學院副教授胡光輝、科技學院副教授莫昇萍、應用物理及材料工程研究院教授曲松楠、應用物理及材料工程研究院助理教授蔡永青、中華醫藥研究院教授王春明、科技學院教授周萬歡、微電子研究院副教授路延和應用物理及材料工程研究院副教授孫國星。

是次入選學者科技學院助理教授郝天偉專注於廢水中污染物的定向生物轉化與資源化研究,以通訊/第一作者發表SCI論文53篇,已獲美國、日本和中國授權專利8項,部分研究成果應用於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援助古巴城市污水處理示範工程及垃圾滲濾液處理。郝天偉先後獲得香港工程師學會青年學者創新特等獎、Green Tech國際金獎、國際水協項目創新獎等。其入選項目“污水處理與資源化”提出微生物高價值代謝產物回收與污染物高效去除並進的解決思路,通過開發微生物基因代謝模型和自凝集顆粒污泥成功的將水中污染物轉化為稀缺資源硫酸多糖,可廣泛的應用在工業、食品及醫療領域。及後研發的免藥劑無害化處置技術讓污水處理副產物——污泥擺脫二次污染問題,實現污染防治瓶頸突破,推動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郝天偉,優秀青年科學基金入選學者

909, 2022

澳大與中國及葡語國家高校機構建海洋研究聯盟並舉辦第一屆中國與葡語國家海洋科教研討會

由澳門大學倡議成立的中國與葡語國家海洋研究聯盟今(9)日於線上舉行成立儀式暨首屆理事會會議,逾70名來自中國與葡語國家的精英高校及機構成員參與見證。聯盟將匯聚各成員於海洋科學領域的科研實力及資源優勢,促進中國與葡語國家在相關領域的研究交流與合作。

目前有19所來自中國、葡萄牙、巴西、安哥拉和莫桑比克在海洋研究領域最具影響力的高校及科研機構加入聯盟,將通過聯盟拓深各方在科技創新、人才培養等方面的合作。

儀式上,澳大校長宋永華、國家科學技術部港澳台辦公室副主任徐捷、國家自然資源部國際合作司國際合作三處處長王安濤、葡萄牙語大學聯會主席João Nuno Calvão da Silva、澳門經濟及科技發展局科技廳廳長謝永強及葡萄牙里斯本大學高等技術學院LARSyS主席José Santos-Victor先後致辭。澳門中聯辦經濟部副部長黃聖彪及澳門科學技術發展基金行政委員會委員葉桂林亦參與見證。

宋永華表示,澳大推動創建中國與葡語國家海洋研究聯盟,充分發揮澳門特區作為中國與葡語國家之間的橋樑作用,積極參與構建 “海洋命運共同體”。未來聯盟將致力提升中國與葡語國家高校及機構在海洋研究領域的合作水平,並在資源共享、科研合作、人才培養、協同創新、社會服務等多方面展開深入合作。

儀式後,澳大副校長馬許願為第一屆中國與葡語國家海洋科教研討會拉開序幕。研討會於線上舉行,多位遠負盛名的中國及葡語國家專家包括中國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珠海)主任陳大可、葡萄牙里斯本大學高等技術學院LARSyS 主席José Santos-Victor、廈門大學海洋與地球學院講座教授戴民漢、巴西聖保羅大學理工學院教授Ettore Apolónio de Barros及澳大利亞聯邦科工組織(CSIRO)海洋與大氣研究所首席科學家蔡文炬擔任主講嘉賓,各方就海洋科學研究相關議題展開討論。會議吸引近20所中國及葡語國家的大學及研究所近一百人參與。


中國與葡語國家海洋研究聯盟舉行成立儀式


(中)宋永華和馬許願


大合照

Load More Posts